三星推出 Galaxy SmartTag2,台湾 10 月中上市!

三星推出 Galaxy SmartTag2,台湾 10 月中上市!

三星电子日前发表新一代「寻物神器」 Galaxy SmartTag2,带来更多强大功能,让用户以更完善的崭新方法追踪贵重物品。升级的设计与易用性,为装置创造更多元的应用情境。

直觉功能发威,轻松寻回失物

Galaxy SmartTag2 全新的「遗失模式」可让用户编辑输入联络方式等资讯。尔後,任何发现附有 Galaxy SmartTag2 失物的民众,则可利用其智慧型手机扫描智慧防丢器,查看失主留言及联络资讯。这意味着,将 Galaxy SmartTag2 扣上宠物项圈後,在许多宠物易走失的场合,饲主能轻松确保联络资讯不漏接。「遗失模式」支援搭载 NFC 读取器和网路浏览器的行动装置。

Galaxy SmartTag2 白色款

Galaxy SmartTag2 配备升级版 Compass View 功能,以箭头清楚显示其与用户的相对方向与距离,强化使用体验。凡支援 UWB之Galaxy 智慧型手机,诸如 Galaxy S23 Ultra等,皆可启用该功能。

Galaxy SmartTag2 黑色款

SmartThings Find 应用程式亦已升级,新注册的 …

印度突限制 PC 进口,影响苹果宏碁等外商生产布局

印度政府 8 月 3 日表示,将对笔电、平板和个人电脑(PC)实施进口许可制,且即时生效,料影响苹果(Apple)、戴尔(Dell)和三星(Samsung)等知名品牌。外媒猜测,此举是为了让外商加速印度生产,达成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力拚「印度制造」的愿景。

路透社报导,印度对外贸易总局(DGFT)8月3日公告,即日起,各类笔电、平板和PC由自由(Free)进口,改为限制(Restricted)进口类别,进口商必须事先取得DGFT进口许可,才能进口及於市场销售。

此时正值印度传统节庆的消费旺季即将来临,业界高层担心,进口时程恐被DGFT的审核程序拖延。

上述产品被列入限制进口范围,DGFT在公告中没有说明原因。不过,印度总理莫迪自2014年上任以来,一直大力推动「印度制造」计画,盼能吸引外商到印度设立新生产线,提振本地制造业,以降低对进口的过度依赖。

2023年第二季(4-6月),印度电子产品进口额为197亿美元,年成长6.25%。

市场研究公司Counterpoint估计,印度每年笔电和PC消费达80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二是依赖进口。

除了苹果、戴尔和三星,包括宏碁、LG电子(LG Electronics)、Lenovo和惠普(HP)也是印度笔电市场的主要品牌。

(本文由 MoneyDJ新闻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Unsplash)…

JBL 2023年最新最强降噪真蓝芽无线耳机!JBL TOUR PRO 2 充电盒还有超酷触控萤幕!

影片开箱:

#JBL #TOURPRO2 #触控萤幕 #真无线降噪蓝牙耳机
#触控充电盒 #大动圈单体 #思维宝蓝科技

特色说明:
1.搭载1.45寸LED触控萤幕充电盒 可代替手机APP来做随身遥控器操作
2.内建多种模式切换 可开关降噪、环境声、TalkThu功能,更改EQ、声音播放模式、VoiceWare设定等,非常方便。
3.操作简单,随时随地可以操作播放、音量调整、电量显示、电话接听等,使用的灵活性大提升!
4.充电盒可当作闹钟,还具备补光灯功能,功能丰富,日常实用性大升级!
5.客制化萤幕桌布设定,随心所欲依照个人喜好更换桌布图片,打造独一无二的专属充电盒!
6.自带主动降噪功能 自动适应周围环境排除干扰,听感包覆性非常出色,享受完全沉浸式的环绕音效。
7.采用独家 Spatial Sound 呈现 3D环绕式立体声,最真实的原音体验,剧院级震撼音效!

更多功能详见官方页面说明
购买来源:https://r.zecz.ec/MKqe

在这些地方能获得Leo第一手开箱资讯
Youtube:https://reurl.cc/WXV0My
Line群:https://czyleo.com/cart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lioncrazyleo…

2020最多人来小二这里研究的产品

2020年快过完了,最多客倌来小二这看的当然是综合评比文与推荐文,而下面这几台产品,则算是最多人来特地研究的型号,

第1名:Daikin MC55USCT (2020阅读量:47,074;累计阅读量:145,347)

从2019年开始就是最多人来研究的一台,主打的就是体积不大,除味表现相当不错,清洁上也比旧型的MC75简单太多,目前来说仍是小二在10坪环境的优先推荐机种之一

第2名:玻妞 LEGEE-688 (2020阅读量:45,819;累计阅读量:60,736)

2019年出的这台LEGEE-688,是目前小二最为推荐的扫拖二合一机器,【以拖为先】的设计让机器能够确保水准以上的拖地表现,与一般二合一机种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当然这样的代价就是需要家里地面足够坪整,因为基本上不会尝试翻越障碍,购买前请注意罗

今年则新推出了LEGEE 7,之後有机会小二会去借借看,请勿拍打敲碗

第3名:米家扫拖机器人1C (2020阅读量:40,435)

今年初小二趁着家里米家挂掉的空档买的过度品,但虽说是过度用,其实机器本质还是不错的,使用镜头的方式导航(类似LG)

虽然在覆盖表现上没有雷射头的米家优秀,偶尔会有小部分漏扫,但机器一方面高度大幅下降更能够钻低矮空间,另一方面也更加平价适合充当新手入门的尝试

第4名: 飞利浦 AC1213 (2020阅读量:31,190;累计阅读量:38,445)

去年年底时测的机器,飞利浦真的很擅长做出充满【平衡感】的产品,音量、效能、体积等都兼顾的很不错,且这台除味相对同级产品意外的出色,是小二目前在8坪左右使用的推荐产品

第5名:伊莱克斯PureA9 (2020阅读量:28,237;累计阅读量:36,420)

伊莱克斯出品,必属北欧精品,是台外型设计上让人耳目一新的清净机,音风量表现也是相当不错,虽然价格不低,但前阵子因为消保那则CASR新闻,应该卖得不错XD

第6名:Panasonic F-Y32GX (2020阅读量:28,118;累计阅读量:30,654)

Panasnoic的除湿机最强大的就是在於省电,这一代相对於小二自己家旧的EX系列,不管是水箱调整、自动收线等改进都是很不错的进步,至於异音问题个人倾向还是认定为个案,也麻烦各位多多回报我统计看看到底多少人碰到啊XD

第7名:Blueair 480i (2020阅读量:27,457;累计阅读量:99,179)

经典品牌的经典产品,扎实的滤网与足够的活性碳,同时也能尽量兼顾音风量表现,预算充分时完全可以考虑的一台

第8名:Coway AP-1009ch (2020阅读量:27,271;累计阅读量:155,160)

Coway的产品最大的特色就是安静,虽然除味并非十分出色,但对於多数人来说清净机的任务一直就是单纯对抗PM2.5,而台湾这边的系列产品也多有使用抗菌HEPA(有长庚的报告),对於有相关需求的客倌来说都是可以考虑的一牌

第9名: Coway AP-1516D (2020阅读量:23,881;累计阅读量:79,747)

带风扇的coway,算是另一个层面的二合一产品,个人也是满喜欢的,外型也相当不错…

冷风除湿机好用吗?

众所周知,目前除湿机的主流是压缩机类型的产品,机器透过这样的步骤将空气变乾

  1. 吸入室温湿空气
  2. 在制冷侧让空气中的水因为温度降低而冷凝析出(就好像桌上的冰可乐罐子流汗)->变成低温湿空气
  3. 在排热侧让低温湿空气变成高温乾空气

一言以蔽之,就是像这样的流程,透过露点的变化把水从空气中给挤出来

冷气同样会有这个过程,但因为机器把高温的空气往室外排出,所以室内的温度可以顺利的下降,而除湿机因为进出风都在室内,所以开久了室温其实会上升的,虽然对室温的影响不像除湿轮那麽高,但长时间使用让室内提高个1度还是满有可能的,此外出风口的温度也都是相对有感

举个例子,在室温大概27度的时候开,出风口温度有个33-34度也是很正常的,如果用比较便宜的产品,温度还会再更高一些

那有没有办法做到不升温除湿甚至降温除湿呢?降温除湿的代表就是冷气,而让人体感好像不太升温的就是这篇文章要讲的冷风除湿机了

冷风除湿机跟一般除湿机不同在哪?

以小二个人所知,冷风除湿机主要是透过风道的设计,让原本低温的湿空气不再全部往後去接受加热变成高温乾空气,而是将部分的空气直接导引从别的位置排出,但该排的热空气并不会消失,所以会是朝前/上排冷空气,朝後排热空气,也因此机器通常是两侧进气

而这种一边排放冷空气,一边排放热空气会不会让你想到什麽?

对小二来说,冷风除湿机其实像是比较小台的移动式冷气

冷风除湿机真的会冷吗?

目前市面上的移动式冷气的冷房能力大约是2-2.4KW左右,3坪左右要用是没问题,而这类冷风除湿机用同样概念来衡量的话,应该大约是在0.3-0.5KW左右,相信没人会住在0.5坪的房间,所以这种产品可以基本视为不具备冷房能力,但因为冷风的出风温度会比室温低,所以正面感受到一些凉感是可以的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没有使用搭配的软管将热空气排到室外,连所谓的凉感都只会有一下下,因为室温还是会微幅上升

具体排热风软管安装跟移动式冷气基本一模一样,没概念的可以参考这部corona多年前的介绍影片

冷风除湿机以除湿机来说便利吗?

通常冷风除湿机会有开关可以切换冷风或是正常除湿模式,在正常除湿模式下其实与一般除湿机就没有甚麽差别了,所以以【同样规格】下的来说,冷风除湿机会比一般除湿机多一些使用上的弹性,但能效上就不能要求了。

此外要注意的是,当你使用冷风模式并将热风往外排出的时候,虽然机器除出来的水并没有因此减少,但把乾空气排出这件事会让室外的湿空气补进来,也就导致整体除湿表现会下降,当然不会因此而使除湿效果归零,但有影响是必然的,影响程度小二过往没有特别实测过,但显然跟室外空气潮湿程度有相当大关系,以台湾来说个人感觉应该降低一半是有可能的(有人有相关资讯请告知小二更新),这点在使用前务必纳入考量

有哪些品牌有出这种产品?

日系品牌像是Toyotomi(近年似乎没出了,但还是有移动式空调)、Corona、Sharp等都有出,但台湾应该都没有正常引入贩售,所以想要买的话多半都还是得走水货平输的方式,具体是否值得,各位客倌就看完这篇文章之後自行评估罗…

2020年都快过完了,无线吸尘器还在只看吸力吗?

如果用时间来分的话,近年的无线吸尘器大概可以分成几个区间

Dyson的DC35到V6这段可以说是时代分水岭,在这之前的无线吸尘器都偏向简单的补充打扫,吸力不够之余续航也是不怎麽出色,所以虽然没有电线很方便,但旧的有线机种还是家庭常见的打扫主力,如果在那个年代说要买吸尘器,常常是指这种类型的吸尘器

而说到买无线吸尘器,大概想到的都是指伊莱克斯的完美管家,轻盈好用2-in-1,但吸力大概不会是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

直到Dyson把无线产品的吸力做到不输给有线吸尘器,且续航显着提升之後,因为越来越多人开始想要买无线吸尘器,所以就开启了对Dyson的大致敬时代,但这段时间市面产品相当参差不齐,外型像但是吸力很差、尘气分离跟渣一样的太多太多,所以看吸力选机器是一个很好的指标,可以马上淘汰一堆只会抄的拉基产品,而吸力好的高端产品基本上其他方面也不错

一直到了近两年,随着中国那边80,000 rpm以上的马达开始普及,平价机种的吸力开始逐渐跟上,现在你看到的产品又都随便都是12K、15KPa起跳,但这就足以当作选购无线吸尘器的依据了吗?以下是小二个人的看法吸力不完全等於清洁效果同样的两台机器,更高的吸力等同於从弱速开到强速,清洁效果一定会提高,但是不同机器间就不完全如此,吸头的设计其实影响很大,最简单的理解就是

Dyson开弱速就可以清乾净的脏污,白牌机种可能开到中速都清不乾净

如果要用更实际的例子来说明,就像伊莱克斯的PureQ9,在开强速下对於砖面的清洁效果

跟Q9P单纯换个吸头打扫效果就差这麽多

现在买吸尘器,应该考虑的项目

以小二自己来说,如果要选购一台无线吸尘器拿来当作家中清扫主力,我会考量的是这两个地方

中、弱速下的清扫效果

就跟清净机一样,没人想开着强速用,重点是在中低速下的音量与效能,如果吸尘器能在弱速下保持良好的清扫效果,那不只用的人比较舒服,40分钟起跳的电量也让续航不再是问题

让人愿意更常使用

不管哪种家电要说是雷,第一名如果是用了还是没帮助的话,第二名就是买了但是不想用,而一台无线吸尘器要让人愿意使用,除了吸乾净这个基本之外还需要有这两点:

  1. 能在更多情境下派上用场
    这是吸尘器的正攻法,只吸地板不够我就加吸床铺,加吸床铺不够我就兼当车用清洁,反正只要送更多配件,就会让人认为自己总有一天会用上每一个配件,而忍不住往家里买上一台
  2. 轻盈顺手限制少
    很多人吸尘器买了积灰尘不是因为机器吸不乾净,而是因为机器难用,不管是太重用起来手酸、无法随手站立放着转去做其他事等等,都会让人觉得还是再懒一下好了

 在这两个条件下,目前来说如果不特别考量价格,我大概会选的就是伊莱克斯的PureQ9P以及LG的A9K

伊莱克斯PureQ9P:目前轻盈顺手程度最高的无线吸尘器 – 实测文

原本的Q9虽然使用的滑顺轻松程度是首屈一指,但是清洁表现并不算特别出色,所以小二在推荐的时候比较少优先考虑到这台,但是改版出的新吸头有相当明显的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你家里没有铺地毯,以一般硬地或砖面为主的话,这台算是可以轻松胜任的一台

LG A9K:目前功能最多的无线吸尘器 – 实测文

LG的吸尘器配件一向是送好送满,开创的湿拖吸头在最新的A9K上,也可以做到单独启动纯拖/同时吸拖的切换,虽然需要切成纯拖才能拿来吸水,且单次拖过也还比不上拖地机或是人工(毕竟不会特地用力下压),但整体来说这个吸头已经把机器的实用度往上增加相当多,是一个相当优秀的创新,而A9K也还在一些其他地方有所进步,除了价钱有点过贵以外,也真的没什麽好挑剔的了…

二合一扫地机的购买与使用需知

扫拖二合一在台湾是真的满红的,至少来问小二扫地机器人的客倌,不少人都是希望小二推荐一台最好最棒的二合一机器人,虽然小二自己本身确实比较倾向建议扫拖分开,但还是觉得有必要简单写写在什麽状况下,我会建议买扫拖机器人

首先先说说一直以来,小二不是特别喜欢选择二合一机种的原因:

99%的二合一机种,拖地纯属敷衍

对於拖地,小二的期待是能够把污渍给擦掉,以一般家庭来说,像是咖啡滴到地上形成的咖啡渍,这种带点黏性的脏污就是不太好清洁的项目,而二合一的机器人,擦过之後就像这样:跟没擦一样

而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99%二合一扫地机都是以扫吸为核心,所以不管是重心设计或是行走方式都是按照扫地机的逻辑:

当你只是这样轻轻带过时,拖地效果不彰也只是刚好而已

至於剩下的那1%则是设计反过来优先以拖地为主,扫吸为辅的玻妞,靠着足够贴地跟震动取得相对好很多的拖地效果

所以如果你重视拖地效果的话,玻妞算是目前小二唯一会推荐的二合一扫地机;或你对於拖地效果本来就不是很在意,那要买二合一就也无妨

至於另外二合一的其他特点则比较两面,多数时间是缺点,但用的好、选的好就反而会是优点

1.一般二合一拖地能够处理掉的脏污,纯扫也能处理

因为对於污渍无法处理,小二认为常见的二合一机器人,其拖地的效益主要是在辅助集尘上,意即扫吸通过之後,漏掉的灰尘至少还能用抹布一口气抹起来,而从下面这张照片就可以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判断:

扫吸越弱的,抹布辅助效果越好;扫吸越强,抹布辅助效果越鸡肋

虽然确实只要扫吸得很乾净,就不需要抹布,但这并不是说抹布没有意义,而是说抹布可以让你只要用偏弱的扫吸表现,就可以取得整体不错的清洁程度,而偏弱的扫吸通常音量也会比较安静,所以选择一般二合一的扫地机,记得要选音量安静吸力一般的,例如LG,这样才能发挥音量上的优势;反之如果你不在意音量,那就直接买大声但扫的乾净的就好罗

2.挂上抹布之後,越障能力剩30%

个人经验是挂上抹布架之後,越障能力就会只剩一点点,原则上矽藻土地垫这种略略有点厚度的大概就是极限了,都会是【勉强能翻过】或是【直接翻不过】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对於扫地机器人来说,最怕的就是扫一扫机器就卡死在某个障碍物上,毕竟多数时间都是让扫地机自己工作,不会时刻盯着准备救援

为什麽会卡?就是因为机器有越障能力可以爬,但爬上去之後就悬空下不来,而挂上抹布之後,另一个好处就是把爬坡能力几乎直接归0,当你一开始就爬不上去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下不来的问题了

简单小结

1.如果你重视拖地效果,想买二合一就只有玻妞可以买,目前来说LEGEE-688可能较值得考虑(想借LEGEE 7 QQ)

2.如果你对音量有较高敏感度,选一台安静集尘效果中等的,再靠着抹布把没能扫吸掉的给抹掉加强清洁效果也是一种选择,LG这种一般模式相对安静的就可以考虑,但你要注意家中地面是不是够平整,不燃稍微一点起伏就会阻挡的话,可能会漏扫很多地方

3.如果你家中有一些麻烦的地形,扫地机很可能翻不过去直接挂掉的,装个抹布架拖住不给上也是一种应变方式

4.如果买二合一的机种,强烈建议选电控水箱类型,因为难保哪天卡住水就一直渗,渗到地板都是水

5.其他的状况下,个人都不建议考虑二合一的扫地机,单纯思考哪台最能翻、扫的最乾净就好,而2020年的扫地机推荐与选购需知,请参考小二的评比文…

好米还得配好锅,电锅/电子锅购买前必看

各位客倌好,今天是家电好控番外篇,谈谈小二一直很想写,但又很怕没人想看(XD)的主题

———如何煮出好吃的饭———

首先先来定义一下,所谓好吃的米饭大概就是

粒粒分明à米饭彼此之间没有多余的水分
咀嚼起来香甜à米饭充分吸水并让淀粉糊化

而煮饭的过程中有四个主要的部份:米、水、锅、火

就小二自己吃饭30年的经验(喂)来看,米是最重要的,至少要占上一半,锅跟火的重要度则次之,不过选米跟选水这件事超过小二专业范畴,先略过不谈,小二今天就专门从家电角度来谈谈锅跟火,一般来说所谓的煮饭大概是这样的:

如果用一张图来看,米在锅里的过程大概会长这样:

(图片来源是阿里智能app)

要煮得好,需要强大火力、均匀受热,以及温度的变化控制

这也是为什麽一直以来常被认知的好饭要这样煮出来:

(网路蒐来的灶台图)

传统灶台提供了超强火力,且全锅加热,再加上厨艺高手控制火候,这才能成就出一碗好饭,但现行都市里的一般家庭,煮饭大概很难弄个灶台,多半都是用电锅来煮,这也进入了今天的重点,如何让电锅尽可能地接近灶台+大厨的组合呢?

电锅大概可以分成:

1.传统电锅,在台湾代表品牌就是大同

这类电锅主要是以底部的加热盘进行间接加热,透过外锅的水对内锅加热,而当外锅的水烧乾,温度过高的时候就会跳开接电,从而停止加热,因只透过底部加热,故整锅饭受热容易不够均匀,常发生上半部偏硬,或是下半部糊底的状况,而这种电锅构造相对简单耐用,且最高温度可以达到230度,所以与其把它当成煮饭的电锅,不如当成多功能蒸锅可能会更好一点:透过蒸盘分层,一次搞定饭菜汤就是常见的电锅料理做法

2.微电脑电子锅

透过微电脑控制温度,可以让温度控制更精确,比较不容易烧糊,不过也还是同样是透过底部进行加热,并没有本质上的跃进,所以只能算是小改良

3.IH电子锅

直到出现了IH锅,电锅煮饭才算是有明显的变革进化,IH意思是电磁加热(induction heating),简单来说就是在锅子内部埋设线圈,当通电的时候,就可以透过磁场变化的方式驱动生热,原理没多高级,跟电磁炉没两样,但当在侧面埋设去包覆整个内锅,就相当满足了前面所提的均匀受热,同时相对於一般电锅顶多800W的火力,IH锅可以来到1200W以上,整体完全提升一个档次

建议如果对於米饭追求口感的,在买好米之余,也要买台IH锅

4.IH压力/多段压力锅

而不管是IH锅,或是一般电锅,都还是在约1大气压下工作,但高压的环境,其实有助於米把水吃进去,也让饭煮出来更软Q,此外高压也代表可以进行快速烹煮缩短等待时间,可变压力则更进一步可以让锅内环境在沸腾/不沸腾下变化(气压越大,水的沸点更高)这也就是有时会在商品介绍上看到的”暴沸/突沸”

看完4种电锅的介绍之後,小二再拉回到现行市面上各家品牌,一般常听到的,包含象印、虎牌、国际、日立、三菱、飞利浦等品牌都有出IH,甚至多段式的压力IH锅,而价钱从1万到3万都有,究竟这些品牌之间的差异在哪边呢

差异一:温度与压力的控制曲线

再帮大家复习一下,煮饭的过程中,温度不会从头到尾一模一样,在不同阶段该用多高的温度维持多久,是有讲究的,而温度控制的好坏差异就好比是大厨跟小二的差别一样(XD)在电子锅的世界,这就是写在芯片里面的控制,帮助我们即使人不在炉前也可以尽量逼近大厨的手艺,虽然这可以算是各家品牌的差异点,但像这类可以科学化分析、尝试调整的项目,只要大家对於好吃的饭的标准不要太不一样,发展到最後都会殊途同归,有差异但应也不至於太大,

另有一说是品牌为求让高低阶机种有差异,最完美的控制程序只放给顶规机种,入门款都只用比较粗糙的控制,但这边目前小二会先暂时视为江湖传言,有待验证

差异二:内锅

这边是另外一个各品牌之间争奇斗妍的地方,品牌不断宣称自己的锅子用料紮实、层次丰富,涂料神奇,甚至背後有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但不得不说小二真的吃不出来不同内锅煮出来的饭的差别,就科学角度,目前也尚未看出品牌间内锅差异能带来多少口感差别,(这边有专精材料科学的客倌可以指教一下吗?)基本上只要导热好、受热均匀,表层不要容易破损,就是一口好内锅了

反倒是IH锅跟一般电锅的科学上差别确实存在,小二也吃得出来,所以对於想要选购电锅煮饭的客倌,小二建议:

综合上述,对於一般预算有限的客倌来说,在挑选时可以看大概各品牌比较入门的IH锅即可~最後直接帮各位客倌简单盘点一下目前台湾市面上各品牌的旗舰款电子锅,价格部份则是先以PChome上面搜到的价格为主

要攻顶的土豪们建议也别在台湾买,直接买日本水货,而如果没有要特别攻顶,看在动辄1万起跳的差距上,一般人如小二,应该买到後面这三台就够了(或是更便宜的)

之後有机会的话,小二还满想要玩一次街头盲测,挑战大家的味蕾,就看缘分罗XDD…

十銓科技宣布成功開發 ELITE 標準型 DDR5 記憶體 6400MHz 的高效能規格

全球记忆体知名品牌十铨科技日前宣布齐下 TEAMGROUP ELITE 标准型 DDR5 记忆体系列规格再度拥有突破性进展,为搭配下一世代的平台环境,抢先开发出符合 JEDEC 协会所定义,频率高达 6400MHz 的高效能规格,让消费者可於 DDR5 新世代轻松享有高规升级体验。

你可能对这个有兴趣…

为使 DDR5 记忆体模组能稳定达到 6400MHz 及以上的速度,十铨科技导入专为 DDR5 记忆体而设计的 CKD(client clock driver) 新元件,其最大的功能在於强化及缓冲来自 CPU 的高频率讯号,并且稳定输出至记忆体模组,有效达到在高频率要求下,依然稳定维持高速传输的高效能需求。十铨科技不断研发并同步与主板厂进行严格相容性测试,不论是桌上型亦或是笔记型记忆体模组,十铨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具有高品质及完整相容性的产品,满足 PC 及 NB 或其他小型系统的使用需求。

16伴随新技术的开发,十铨科技更着手将 CKD(client clock driver) 解决方案应用在十铨科技旗下 T-FORCE 电竞品牌及 T-CREATE 创作者品牌之 DDR5 …

2020年 冷气机聪明挑选须知的10大项目 购买冷气机补助教学

炎炎夏日,在台湾的气候已经只有分夏天跟冬天了,夏天又比冬天长。
气候的变迁之下,家家户户几乎都会装冷气。
因为现在的气候,真的无法心境就会自然凉了…
以前吹冷气是奢侈浪费电,现在有了变频冷气装了就一定省电吗?
装冷气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装好後又要检查什麽?
面对各式各样的冷气,我们又要怎麽从中挑选出适合环境跟需求的呢?
如果真的选错冷气了又该怎麽办?

快速导览

首先我们要知道冷气的类型有那些?​

冷气机聪明挑选须知的10大项目

推荐2万元以内的冷气

【2020政府补助资讯-货物税减免】​

首先我们要知道冷气的类型有那些?

窗型冷气(气窗孔洞安装的冷气)

 如果你家墙壁刚好有个气窗,就可以考虑这型的冷气。
一体成型,压缩机跟散热的风扇都在机身里面。
所以这类型的冷气运转声音比较大。
优点是价格十分便宜。

分离式冷气

 一般常见的冷气,优点在於可以把吵杂的机身放在室外
出风的冷气机安置在室内就好,而且出风口广,降温速度比较快。

移动式冷气

 无须安装,走到哪凉到哪,而且110V电压,只要插电随时随地都能吹。
但是缺点是热气排风管线(很粗很大),要接到外面去…有点麻烦。

冷气机聪明挑选须知的10大项目

 选购冷气只看KW就好吗?

什麽是KW?
是指约0.5~0.6KW的冷气功率能够应付1坪的空间。
冷气功率(KW) = 空间坪数 X 0.6
简易冷气功率、房间坪数试算公式:(房间坪数×0.6=所需冷气功率)
※坪数计算公式为:长(m)x宽(m)x0.3025
如果是安装在房间,稍微计算一下房间坪数
然後再根据计算出来的KW找到适合的冷气,避免买了冷气却仍然吹不凉的冏境。
不知道怎麽计算没问题,我也是数学白痴。
看一下网页标示都会帮你写几坪~几坪使用。
像是我房间就是5坪差不多,选择冷气建议要选3~5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