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AMD都炮火猛烈进攻笔电!从新产品一窥他们如何蚕食Intel市场

一年一度的消费电子展CES本周即将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登场,而在展会正式开幕的前一天,AMD、Nvidia两家晶片大厂都隆重发表全新产品,并揭露他们如何步步蚕食Intel的偌大市场。

尽管碍於疫情阴霾笼罩,包括Intel、AMD及Nvidia在内的许多科技大厂都取消参加实体展会,但依旧在CES展会登场前举办发表会,端出新产品。

入门款30系列显卡终於登场,Nvidia还发力笔电抢食Intel大饼

本次发表会中,身为GPU领域权威的Nvidia在显示卡方面,端出了入门款式RTX 3050,249美元(约新台币6,800元)的售价是目前Nvidia 30系列显卡中价格最低者,预计1月27日推出。

当Nvidia推出30系列显卡时,许多玩家们浮现的一项疑问便是,显卡的定价似乎越来越高昂,缺少了过往较为亲民的中阶显卡产品,即使最低价的3060建议价也要399美元(约新台币1.1万元),这次发表的3050显卡弥补了产品阵容上的缺口。

与此同时,Nividia还发表迄今最为强悍的显卡RTX 3090 Ti,虽然没有对详细性能多着墨,但强调性能胜过先前要价1,499美元的RTX 3090,价格与推出时间都还没有公布,预计1月内会再公布更多细节。

Intel目前正试图利用最新发表的Arc系列图形处理器,吃下Nvidia主导的独立显卡领域,预计2022年第一季就会进入市场,Nvidia此次的发表,也像是针对竞争对手攻势的一记强力回击。

不过,比起Nvidia擅长的独立显卡领域,更让人注意的是,这次发表的产品中还包括两款用於笔记型电脑的GPU RTX 3070及RTX 3080Ti,声称较先前笔电中性能最佳的Titan RTX更为优异,预计2月起搭载这两款显卡的笔电就会正式发售。

这显然是Nvidia试图扩大在笔记型电脑影响力及市占的一步棋,尽管Nvidia的独立显卡在玩家中具有领导地位,但扩大到包含笔记型电脑的整体个人电脑领域时,依旧是Intel占上风。

根据网路资料库Statista的数据,2021年第三季个人电脑GPU市场中,Intel占据整体出货量的68%,AMD则有16%,而Nvidia只有15%。 虽然这次发表的笔电显卡为高阶产品,但却是加码挺进笔电市场的重要一步,未来可期待将有更多中阶产品问世。这次也宣布了2022年将有160款笔电使用Nvidia的GPU产品。

而Nvidia近来相当重视元宇宙,会中也宣布旗下影像仿真模拟平台Omniverse将免费开放创作者及艺术家使用,希望吸引更多人加入打造虚拟世界。执行长黄仁勳先前曾预估,Omniverse未来每年将能创造多达400亿美元收入。

另外,Nvidia还发表AI绘图辅助服务NVIDIA CANVAS的最新更新,提供更多元的材料选择,并提昇影像解析度,协助创作者轻松打造视觉内容。「内容」被认为是元宇宙兴起最重要的一环,而引入创作者及发展AI,是满足元宇宙庞大内容需求的两大关键。

猛攻企业用电脑领域,AMD发表Ryzen 6000宣布联想合作

AMD同样在这次CES开幕前发表会中,带来了瞄准笔电的新产品。执行长苏姿丰在舞台上揭露的第一款产品,便是针对笔记型电脑的Ryzen 6000 APU处理器,使用升级板Zen3+ CPU架构,并采用台积电6奈米制程打造,较5000系列有着11%单核心、28%多核心效能提昇,并且更为省电。

《路透社》评论,AMD正亟欲吃下Intel在笔电市场的占有率,2021年第三季中,AMD在笔电CPU中市占率成功多吃下1.8%市占,使整体市占率达到22%,创下历史新高。

AMD这次的发表内容,明显希望乘胜追击拿下更多订单与市场,尤其针对企业用个人电脑领域。在发表新产品同时,还宣布已经与联想达成合作,其针对企业用户的新款高阶笔电ThinkPad Z将采用Ryzen 6000。

另外,AMD还宣布,预计2022年使用AMD晶片的笔电型号将达到200种以上,较去年的150种提昇超过30%,包括华硕、戴尔、HP等个人电脑大厂今年都将推出采用AMD产品的新款笔电。

AMD还让观众先睹为快最新研发的Zen4架构CPU Ryzen 7000,预计使用台积电5奈米制程,支援DDR5记忆体及PCIe 5.0插槽,不过详细的资料预计之後才会进一步揭露。

且为了在GPU市场不落下风,AMD这次也发表了RX 6000M及6000S两种针对笔电的显卡系列,试图满足各种不同需求的游戏玩家。独立显卡方面策略也雷同Nvidia瞄准中阶市场,发表售价199美元的入门款RX 6500 XT。

从这次Nvidia及AMD的发表会可看出,一向由Intel领导的笔电领域正成为两家晶片厂的布局重点。面对竞争对手的步步蚕食,Intel又能否拿出同样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并在策略上抵御两强的威胁,也让外界关注。

资料来源:Bloomberg、Reuters、Cnet、Digital Trends

责任编辑:钱玉紘

0 0 投票数
Article Rating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Comments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