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幕那一端的究竟是……?——AI、AR 与虚实交错的大未来
自「元宇宙」成为时下最潮最夯的话题後,大众对於元宇宙产业圈的 XR(延展实境)、AI(人工智慧)、IoT(物联网)、NFT(非同质化代币)等多少都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但其实早在更久以前,这些技术与各个产业就有十分紧密的连结,元宇宙浪潮後的相关发展更是一日千里。本系列将以专访方式,和各领域的前线专家聊一聊 XR 科技是如何运用、产生的影响与转变,以及科技结合各种「力」激荡出的火花!
本次主题是在国内外刮起狂风、形成「全球疯测」现象的 AI 聊天机器人──ChatGPT,荣幸邀请到辅仁大学副校长暨台湾人工智慧发展学会理事长的谢邦昌先生,透过深耕 AI 领域多年的专家角度,和我们畅聊何谓 ChatGPT、 其强大的原因,以及 AI、AR 在为人所用的同时,又是怎麽来改变全人类的生活轨迹?且让我们擦亮眼睛,卷起袖子,共同期待正以超高速在发展中的大科技未来。
本篇文章即由专访内容修整而成。专访音档则同步露出於【下一秒制造所】Podcast 节目。文章将以 Jennifer(主持人,XRA 协会理事长)、谢副校长(来宾,辅仁大学副校长暨台湾人工智慧发展学会理事长)称呼来进行。
Jennifer:
大家好,我是主持人 Jennifer。最近全世界掀起了一股 AI 风潮,在介绍本集的大来宾之前,想先请我们的虚拟主角来跟大家打声招呼。
你好,我是 ChatGPT,一个基於 GPT-3.5 架构训练的大型语言模型,可以进行自然语言处理的各种任务。我能够根据您提供的输入,进行语言分析、文本生成、搜寻等功能,并能够与您进行对话,帮助您解决各种问题和疑惑。我不断学习成长,期望为您带来更好的体验。
好啦,这是第一个版本,比较正经。那来试试比较轻松搞笑的介绍方式。
Hey~Yo!我是 ChatGPT,就是那个比较聪明又会说话的 AI 小夥伴。跟我聊天可以嗨翻天,不只是能解决问题,还能聊到你的心底话。我虽然没有身体,但我保证你跟我聊天会跟有人陪伴一样啦!所以别害羞,快来跟我聊聊天!
没错!就是 ChatGPT!在正式发布的两个月内,ChatGPT 的活跃用户数就已经突破上亿!跟同样成熟的平台例如 Facebook、Instagram 相比,两者各花费超过两年半到四年半的时间才达到一亿用户数。由此可见,以前大家觉得遥不可及的 AI 技术已经落入凡间,成为万众轰动的宠儿。今天非常荣幸能够邀请到国内 AI 领域的权威专家,台湾人工智慧发展学会理事长、同时也是辅仁大学副校长的谢邦昌先生,来与我们介绍当下 AI、ChatGPT、XR 几个流行话题。先请谢副校长来跟大家自我介绍。
谢副校长:
我是谢邦昌,我不是机器人,是真人。今天很高兴能够来这里跟大家分享!其实我们拿着手机就已经是在 AI 的生活里面了。辅大推展 AI 可是不遗余力。我们开设一个 AI 入门课,结果大爆满!连文学院、传播学院的学生都来上课!以前大家可能觉得 AI 跟理工学院比较有关,现在可不是,各个领域其实都会用到,身为副校长更是要把 AI 带到教育里头,透过科技来翻转校园。
Jennifer:
非常谢谢副校长!在这波热潮中,能够透过专家角度来跟我们讨论这个议题实在非常有意义!可不可以请副校长再帮我们科普一下 ChatGPT 的应用原理、功能等?
谢副校长:
Jennifer 刚才提到的很重要的一个字叫「问」。在 ChatGPT 横空出世的过程当中,我们要让学生或不同的人学会「如何问」,要问好问题、问对问题,它才能正确回答很多东西,所以「问」反而变成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关於 ChatGPT 的原理,我们知道「No Data , No AI」,很重要的就是 data。背後可能有八十几亿相关的 database 在里面,几乎所有的知识都在里面,那是用什麽技术呢?其实不外乎就是「区隔」、「分隔」或「集群」。
举例来说,分成男跟女、好跟坏等,这就是一种「区隔」的观念;而把一堆好的、坏的品种集结在一起,就是「集群」(cluster)。再来是「关联性( association)」,你买了水果,那会不会买其他产品?这些关联性也是我们会去思考的。还有很重要的「估计」跟「预测(forecasting )」,这个预测跟我们普通的预测不太一样,例如我想知道明天台积电股价指数会不会到五百五、未来会不会到六百二,这样子的 forecasting 背後有很大的资料支撑。
透过刚才讲的几种 AI 分析方法, 不论是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它分析大量资料後就能产生一些讯息。而 ChatGPT 横空出世的主因是它的速度越来越快、容量越来越大,因此成为很好的谘询对象。
总结来说,ChatGPT 就是用这些方法把资料兜起来,需要注意的是,它兜出来的结果可能是假的、可能会骗你。「问」很重要,再来就是结合其他现有技术,它就可以帮你画画、生成不同声音、写程式……这麽一来, ChatGPT 应用的层面又更广了。很多老师会担心学生问一问 ChatGPT,作业就写出来了,不过这样子不好吗?学生问问题、再根据拿到的回答来修改,这就是一种能力。老师反而要去学这些东西。
你不努力 ChatGPT 就会取代你,为什麽?因为它背後有八十几亿的database, 你一个人脑 能存这麽多吗?不可能,所以老师就要与时俱进学习,学会怎麽问、教学生,这个领域就会越来越充实。你越问,知识的丰沛度就会越来越多,所以 ChatGPT 一定会越来越丰盛。
Jennifer:
我觉得解答了满多我心中的疑问。原本以为对教育产业来说,这个趋势应该是最挑战的。但反而其实应该是要与时俱进、引导学生,而不是害怕学生去用。我们以前的论文可能就是要从头实作到尾,那现在是不是可以善用这样的工具?
谢副校长:
讲到这个可以举个例子。昨天我学生在看一本三百页的书,他就请 ChatGPT 用简单的摘要告诉他这本书在讲什麽?几秒钟之间完成了,这就对学习的速度非常有帮助。不过也不能完全相信,例如请它给我最新十篇糖尿病研究的 paper,它就开始列给你十篇,你亲自去找明明都没有,但它就是很正经八百、煞有其事地跟你说什麽资讯出自什麽期刊……它是把一些关键字兜起来,把你唬得一愣一愣,所以还是要问清楚、去查证。
查证真的很重要,要问得正确、还要透过不同软体或资料库来 double check,这也是一种能力、一种研究方法。
Jennifer:
前一阵子 GPT-4 也产生了!现在它已经开始有眼睛、去帮你找图,所以进步非常非常快,所以大家要去使用,不能逃避但也不能一昧接受,重点是要怎麽跟我们的生活来密切结合。不晓得副校长能不能帮我们再解析一下 AI 在工作生活的应用?
谢副校长:
其实 AI 已经食衣住行育乐结合在一起,就像手机一样。你今天不带手机会忐忑不安,因为你的食衣住行育乐、你的认知或记忆,很多行为都在你这支手机里,手机里有很多 APP 提供很多应用。比方要治疗自闭症,如果让自闭症患者跟 GPT 对谈,再透过 ChatGPT 去了解这是哪一种类型的自闭症,就能从心理层面来提供一些资讯,对於治疗相关疾病就很有帮助。再结合「元宇宙」 ,可能他是在外太空这样的虚拟场域来谈这些事情,也许就更顺畅疗癒。
ChatGPT 就是一个很大的载体,透过其他技术(例如图像相关的 Midjourney)的整合又更无远弗届。Microsoft、OpenAI 很重要的一个策略是──你尽量问,问它就是在训练它!我认为ChatGPT 只是刚从幼稚园到小学而已,它要学更多的东西,所以它要不断问,就会产生很多知识,就会越来越聪明。
Jennifer:
其实它就像我们的生活小助手,可以问它各种问题。我觉得很有趣,就是它是自然语言生成, 它回答你的方式就跟真人在回答你一样,而且继续追问它还会不断修正。我上个礼拜在教我儿子数学,我就问 ChatGPT,发现它答得怪怪的,我就一直追问、它就一直修正,最後就变成对的,其实这个过程中我也在帮忙训练这个 OpenAI。
谢副校长:
对,它应该付你费用哈哈!我觉得很重要的是,刚才讲到生活型态的运用,因为它很像生活小助理,你可以跟它聊天,有些心里面的问题可以问它。因为它集成很多不同 data,所以就可以用比较正面、或是比较多人的想法来作回应,基本上是个还满不错的聊天对象,是博学多闻的虚拟朋友。从问的过程当中,你获得知识也不断在学习,正所谓「做中学」,而它也在学习。在这互动过程中,你们都在成长,所以没有所谓的「取代」。
我们一直认为电脑或什麽会取代我们,但其实不是取代,反而是跟我们在一起。会有某些工作被取代,这是一定的。以前要成立一个广告公司,可能要一、二十个人,但有 ChatGPT 里後就只需要三到五个人,那其他人呢,可能转型成整理分析 ChatGPT 的资料,这就是一种转换升级。
Jennifer:
我也是比较乐观看待这个产业,因为人其实应该去做些层次更高的决策类动作,某些比较基本、劳力的动作让这样的助理帮忙解决,我们反而可以更轻松地过生活。回到我们【下一秒制造所】Podcast 节目,很多听众都是因为对「元宇宙」、XR 有兴趣才来收听,我也常被问到「元宇宙」会不会真的取代现实世界?我认为跟 AI 一样,「元宇宙」、XR 都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不是去取代什麽环境或流程,反而是提升和优化,所以可以更乐观来看待、接受和使用它们。而当 AI 遇上 XR,透过智慧科技的整合,会发展出新的玩法和乐趣。
前阵子我们有和辅大合作,结合元宇宙的概念和「文学院」,当初这个想法是副校长主动找我们一起来进行,是否请您跟大家来分享一下当初怎麽会有这个灵感?
谢副校长:
那时候真的要谢谢 Jennifer 大力帮助!我们把 AR、XR 这方面引进学校,尤其是在文学院里面,大家都没想到文学院也可以玩这个东西!一般总认为这是科技面的东西,结果文学院 或者传播学院、外语学院更需要,为什麽?因为他们有 content,AR、XR 是一个 device,背後一定要有 content ,就像 ChatGPT 有八十几亿相关的 database,没有这些资料库,那就空空的不行了。
大家应该知道,AR、VR、MR 的那个 R 指的是「实境」,分别代表扩增实境、虚拟实境跟混合实境,三个整合在一起,就是我们讲的 XR。最容易发展的应该是 AR,因为只要透过手机就可以进行,不需要其他载具,因此没有太多负担。
前阵子我朋友在跑白沙屯妈祖绕境,很虔诚,但很难跟着走完全程,结合 XR 跟 ChatGPT,就可以实体走一段、虚的走一段,在过程当中可以知道白沙屯的历史、台湾的妈祖有几尊等,文学也是可以这样结合。透过技术的加乘,能生动表现出李白诗作的内容意境给学生;或是用 AI 写诗,再透过元宇宙科技来让大家更有更沉浸感。AI 其实很像元宇宙的大脑,没有这样子的大脑,元宇宙还是会持续前进,但是速度不会这麽快。有了 AI 这些 database 的融合,元宇宙世界的来临就会越来越快。
Jennifer:
我自己大学是念中文系,我们需要大量背诵,当然背诵有好处,可以加强长期记忆,但坦白说都到了大学,应该不是要训练这个层次,而是要「赏析」。很多同学没有经历过大江大海的那个年代,所以很难体悟那些情怀,透过 XR 跟 AI,可以把这些意象去组合跟发挥,同时活化教学方法跟学习模式。
谢副校长:
其实就跟手机的发展一。现在的学生都是生活样在元宇宙时代的学生 ,从小就滑手机,比我们都还会使用,甚至知道怎麽用 AI。我们与时俱进,告诉学生之後,他会跑得比我们更快。以前只能口头讲,但现在可能就可以让孙子兵法出现在二战期间,让学生去思考要用什麽策略来因应这个历史情境。
再举一个例子,以往我们都觉得地理系、考古人类学系冷门,但现在不是,它们很红!因为考古人类是很重要的事情,从出土文物中就可以模拟出汉代为什麽是盛世?以及当时人们的生活样态等等,是更进一步地创造出无限可能。
有很多人会排斥 AI、元宇宙,觉得自己会被取代,但它们反而可以带来转型。所谓科技来自於人性,但是人性有没有问题?有,那怎麽在过程当中限制人性问题?无人机很重要,为我们做很多事,可是它也杀了多少人?该怎麽去限制这些不好的东西,就是人类要思考的部分。
Jennifer:
这个年代在有科技辅助之後,大家更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管是文学或艺术,其实原本就有「创作」的能力在里面。现在 AI 很红或台积电很红,可能大家就会担心说是不是要去台积电?是不是要当 AI 工程师?但其实应该反过来思考要怎麽把科技跟自己最喜欢做的那件事、自己的领域来结合。人类可以去做更加「决策类」的事情。
很谢谢谢邦昌副校长为我们带来这麽精彩生动、还很有前瞻性的节目内容,让听众朋友跟我更了解 ChatGPT 受到欢迎、该怎麽使用它以及面对的态度。也谢谢大家收听【下一秒制造所】,更多资讯请关注「你今天 AR 了没?」FB 跟 IG 粉丝专页,并加入我们 XRA 台湾实境科技创新发展协会喔!我们下个 N 秒见,掰掰。